<noframes id="vbjht">

<address id="vbjht"><form id="vbjht"><th id="vbjht"></th></form></address>
    <address id="vbjht"><form id="vbjht"><th id="vbjht"></th></form></address>

    <noframes id="vbjht"><span id="vbjht"><th id="vbjht"></th></span>
      <noframes id="vbjht">
      <noframes id="vbjht"><span id="vbjht"></span>

      康眾新聞 行業動態

      2億拍賣資產!又一老牌4S集團遇困,主機廠與4S體系進入深度調整期

      時間:2023-07-11   訪問量:65


      “我18年買的第一輛車就是從利豐汽車城買的,車還在開著呢,但買車的那家4S店不在了?!?/span>提及內蒙古利豐汽車的現狀,一位當地車主在社交平臺上發出上述感慨。


      利豐汽車曾被稱為內蒙古乃至華北地區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如今到了被迫拍賣資產還債的地步,令人唏噓不已。


      今年2月份,據阿里拍賣破產強清平臺信息顯示,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變賣金海路利豐汽車園區別克汽車特許銷售店、尼桑汽車特許銷售店、福特展廳、鍋爐房、微車綜合4S店及應分攤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公告顯示,標的物評估價2.23億元,最終因無人出價而流拍。這已經是第三次流拍。


      640.png


      阿里拍賣平臺還顯示,2021年7月,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利豐汽車城也被拍賣,起拍價6900余萬,同樣因無人出價而流拍。


      無獨有偶。利豐汽車之外,內蒙古另一家4S集團紫維汽車今年3月也在拍賣資產,總額近4億元。最終因無人報名導致流拍。就當下車市行情來看,兩家4S集團都難尋“接盤俠”,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其實,上半年已經有5家4S經銷集團從輝煌走向衰落。4S這門生意似乎不再站在鎂光燈下,汽車經銷渠道殘酷的淘汰賽已然打響。


      2023年注定是汽車行業大清洗的一年,車企如此,汽車經銷商亦是如此。



      4S店退市或成常態



      成立于1989年的利豐汽車,從最早的微車修理廠,成長為內蒙古地區頗具盛名的4S集團,在發展過程中不乏高光時刻。


      據利豐汽車官網顯示,集團業務遍布全省,代理了30多個汽車品牌,擁有100多家4S店、百余家二級網絡公司。2010年,利豐集團總計銷售汽車10萬余輛,維修車輛百萬臺次,占有內蒙古自治區汽車市場50%以上市場份額。


      同時,從2009年開始,集團加大了區域擴張步伐,先后在河南、遼寧、云南等跨省成立分公司,并榮膺“全國十佳服務商”稱號及“全國十佳營銷集團”稱號。


      但在迅速擴張之后,利豐集團卻走上了下坡路。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內蒙古利豐汽車有限公司目前仍是存續狀態。同時,有14起限制高消費的通告,涉案金額高達8.9億元。


      640-1.png


      利豐汽車、紫維汽車之外,AC汽車曾在文章中盤點過,今年一季度已有浙江臺州中通集團、寧波海曙汽車、重慶龍華集團3家汽車經銷集團相繼離場。


      如今來看,他們的發展履歷何其相似。從趕上最早的車市紅利,到賺的盆滿缽滿,再到“野心”膨脹開啟多元化擴張,最終又因過度投入重資產造成資金鏈緊張,從輝煌走向落寞。


      今年6月30日,國內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汽車經銷商集團龐大汽車,結束了長達12年的A股之路。而龐大退市,也從側面反映出,即便是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現在也面臨壓力。


      根據2022年港股8家上市經銷商集團財報情況,只有正通汽車凈利潤實現了增長,其他七家公司均呈現負增長。廣匯寶信、和諧汽車的凈利潤由盈轉虧,虧損額分別達6.98億元和16.28億元。


      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新能源車加速替代燃油車的大背景下,傳統汽車經銷商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再疊加今年價格戰、購買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多數經銷商都難逃銷量下滑、利潤虧損、甚至不得不閉店的困境。


      或許,利豐遇困、紫維破產重整、龐大退市都只是開始。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經銷商退網、退市將成為常態。


      時代真的變了。


      4S店盡顯疲態背后,是汽車經銷商的淘汰賽加速到來,且愈發慘烈。



      主機廠-4S體系進入深度調整期



      上半年,5家4S經銷集團退出市場,其中不乏多家經營超20年的企業,令人唏噓。當然,若將他們凋零的原因,簡單歸咎于經營不善并不全面。拋開企業經營管理的問題,也有觀點認為4S集團的謝幕,與其代理的車企品牌有關。


      如今,合資品牌式微,尤其是二線合資品牌在中國車市進入至暗時刻。


      在燃油車時代,合資車企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提升了品牌溢價力,并具備較強的渠道話語權,對自主品牌形成碾壓之勢。


      如今,隨著競爭的賽道正在從燃油車轉向電動汽車,自主品牌開始真正成為市場主導力量,合資車企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的反應滯后,導致優勢正在消退。


      而自主新勢力品牌崛起,離不開中國車輛智能化以及數字化的逐漸普及。


      新勢力車企可以從智能車載系統獲取車況信息,從品牌APP上獲取用戶信息,并基于大量的車輛及用戶數據,將以前4S模式集中起來的3個“S”【銷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務(Service)】,因地制宜地拆解和組合,更靈活地適應中國多層級市場的不同需求。


      另一個“S”即信息反饋(Survey),是車企、4S與用戶之間的交互方式。以前傳統主機廠通過4S店的載體獲取和收集用戶信息,如今在數字化、智能化等新的“信息反饋”模式沖擊下,4S這個載體在成本和效率上不再占優勢。


      更重要的是,在4S賣新車難賺錢甚至虧錢的情況下,還面臨新車價格混亂和售后小病大修等飽受車主詬病的問題,影響了車主購車體驗,傷害了主機廠的品牌形象。


      而汽車行業競爭的本質就是成本和效率,當4S模式在今天變得不再高效時,等待它們的只能是被革命。


      今年年初的一場價格戰,足以說明傳統車企急了,也更焦慮了。


      價格戰凸顯了所有傳統車企的共同困境——既舍不得割舍燃油車,因為能帶來更多的利潤;又不得不加快電動化轉型,因為不擁抱電動車可能會被時代拋棄。


      根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汽車品牌一度高達478家。但是到了2023年,還能夠維持產能的已經只剩下百家左右了。短短五年時間,有三百多家車企或“消亡”或退出中國市場。


      而隨著中國車市的變革進入深水區,車企淘汰賽還在加速到來。


      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上的“背水一戰”,必然會讓傳統代理制與4S店結合的經銷商模式受到根本性沖擊,主機廠與4S體系也將進入深度調整期。



      傳統經銷商站在“生死關口”



      5家經銷商集團落幕以及龐大集團的退市,已經為4S店為主營模式的傳統經銷商敲響了警鐘,并引發整個行業對未來出路的思考。


      可以說,傳統汽車經銷商正站在生死存亡的關鍵路口。


      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2023年中國汽車經銷商大會上表示,今年汽車流通行業和廣大經銷商進入到了深度調整期。伴隨著產品的變化,過去以燃油車產品為主體的經銷商,迫切需要對產品品牌進行“瘦身”,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目的。


      對于經銷商的下一步發展,他建議,經銷商要充分利用好政策紅利,全力推動二手車發展;要全面擁抱新能源,順勢而變打造新能源汽車銷售服務新模式;要牽住數字化“牛鼻子”實現精益化運營,推動用戶價值增長,要以汽車零售驅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4S自救的方法大體上是雷同的,但是真正有變革決心和做好轉型準備的未必有很多。畢竟,大象轉身,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帝國的崩塌,也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車企如此,汽車經銷商亦是如此。



      作者丨流意

      來源|AC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