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vbjht">

<address id="vbjht"><form id="vbjht"><th id="vbjht"></th></form></address>
    <address id="vbjht"><form id="vbjht"><th id="vbjht"></th></form></address>

    <noframes id="vbjht"><span id="vbjht"><th id="vbjht"></th></span>
      <noframes id="vbjht">
      <noframes id="vbjht"><span id="vbjht"></span>

      康眾新聞 行業動態

      66%新能源4S店虧損背后,2022年最難 2023最卷?

      時間:2023-07-20   訪問量:53


      相比家大業大的車企正在經歷的煎熬,汽車經銷商的日子也是難上加難。

       

      近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發布的“2022汽車經銷商對生產廠家滿意度調研暨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2022年4S店虧損情況不容樂觀,虧損比例達到60%,比2021年的虧損面上升13.8%;其中高達66%的新能源品牌4S店虧損。

       

      一邊是新能源車高歌猛進,另一邊新能源4S店卻是大面積虧損。這種“撕裂感”在2023年似乎仍在持續——布局新能源賽道成為首選,但價格戰越打越兇,究竟誰在賺錢?



      66%新能源4S店虧損



      2022年是4S店最難的一年,也是4S店虧損比例最高的一年。

       

      調研報告顯示,2022年4S店以60%的虧損率,打破2018年53.5%的虧損率。

       

      從各品牌情況來看,除了新能源品牌有66%的4S店虧損,其他品牌4S店都有不同比例虧損。其中,豪華品牌4S店虧損率達47.4%,自主品牌4S店虧損率有73.8%,合資品牌4S店虧損率占63.7%。

       

      相比之下,在2022年車市寒冬里,自主品牌最為慘淡,豪華品牌的抗壓能力略高一籌。不過從零售端來看,傳統豪華品牌往日的風光正在消退。

       

      數據顯示,2022年整體豪華車市場銷量為309萬輛,同比增長6%。

       

      其中,傳統豪華車市場整體下降4%,包括寶馬、奔馳、奧迪、凱迪拉克、雷克薩斯、沃爾沃、保時捷在內的7家傳統豪華品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其中,奧迪以9.3%的下滑幅度占據BBA品牌下滑榜首。

       

      而新能源豪華車市場同比增長49%,除了蔚來、理想、特斯拉等品牌爭搶份額,傳統豪華品牌的新能源車銷量也在增長,如奔馳2022年新能源車年交付量同比增長143%,沃爾沃純電車型銷量同比上漲201%。

       

      手握4S店網絡資源的經銷商集團也紛紛向新能源轉型,如永達集團在2022年新獲28家獨立新能源品牌授權,自建新開業了23家獨立新能源品牌網點。因為持續投資,永達集團2022年的凈利潤下滑了26.1%。

       

      新能源市場一路狂奔,大部分4S店卻因投資在虧錢,這種狀況還要持續多久?



      品牌分化讓4S進退兩難



      面對上述問題,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副會長、新能源汽車委員會會長李金勇給出了相關解釋。

       

      第一,在于新能源行業集中度高。

       

      調研報告顯示,4S店最期待合作的品牌依次為:比亞迪、特斯拉、理想汽車、廣汽埃安、極氪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

       

      從銷量上看,今年前5月,前三名“BAT”比亞迪銷量為115.5萬輛、特斯拉29.4萬輛、埃安20.9萬輛,總體占到市場的53.7%;前5名占了64.3%。


      640.png

      數據來源:乘聯會


      而從細分領域來看,插混車型中,比亞迪吃掉76%的市場份額;增程式車型中,理想以59%市場占有率領先同行;A00市場,僅宏光MIN一個車型就占據40%左右份額。

       

      在汽車行業激烈競爭背景下,銷量才是王道,暢銷品牌主機廠擁有更多話語權和資源分配權。

       

      以比亞迪4S店為例,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全國共有1463家門店(不含騰勢中心),按當月銷量16.25萬臺來計算,每家比亞迪4S店平均每月銷售111臺,平均每天能賣3.7臺;如果以15萬元的平均價格來計算,月營業額超過1600萬元。

       

      調研數據也顯示,經銷商投資回報滿意度中,比亞迪的滿意度接近80分,遠超其他品牌。

       

      反觀排名靠后的新勢力品牌,月交付量不足3000臺,分散到全國后集中度更低;以200家門店計算,平均到每個店的銷量也僅有15臺。

       

      此外,銷量集中的頭部新能源品牌大多采用直營模式,牢牢把控銷售和售后渠道,即便是開放授權,但設置的高門檻,壓縮了經銷商參與的空間。

       

      據某經銷商表示,很多新能源銷量高的品牌都自主做銷售,他們很難有機會;而銷量處于中下游的品牌,又需要他們墊資金開拓市場,風險很大,讓人進退兩難。

       

      第二,是因為價格倒掛嚴重(包含燃油車)。

       

      調研數據顯示,沒有一個品牌4S店所代理的主要產品的市場價格高于批發價,68%的4S店反映其代理的主要產品的市場價格低于廠家批發價格。

       

      其中,有73%的4S店在其所代理所有產品中,能通過價差獲利的產品比重僅在20%以下;僅有10%的4S店有超過一半的產品能夠獲利。

       

      這意味著,在新車銷售端,4S店“賣一輛虧一輛”。在賣車不賺錢的情況下,4S店會依賴廠家返利,但前提是完成廠家下壓的各種任務,包括壓庫等行為。

       

      但也有行業人士表示不同看法:新能源品牌正處于搶占市場的階段,渠道擴張初期的虧損正常。按照單店1000-2000萬的投入資金,短期內會出現虧損的財務狀況。



      2023年,4S店更難了



      如果說2022年,整個車市出現動蕩的原因是外部環境所致,造成4S店資金鏈緊張,虧損面擴大。進入2023年后,境況似乎更難了。

       

      有人總結,2022年是最難的一年,2023年則是最卷的一年。

       

      1月初,特斯拉不經意間點燃“降價潮”;2月,比亞迪等10 余家新能源車企跟進;3月,燃油車也卷入戰場,湖北“12萬元買雪鐵龍C6”火爆車市后,有超40個品牌上百款車型參與其中,試圖“以價換量”爭奪市場。

       

      很快,戰火就蔓延到經銷商。


      對經銷商來說,廠家突然掀起的“價格戰”讓其難以承受。一方面新車銷售端打折出售,后續要靠衍生服務和廠家返利彌補虧損,經銷商不得不配合廠家的預設指標加大進貨量;另一方面,降價效果不如人意,消費者持幣觀望的心態,導致4S店車賣不出去,庫存周轉率慢,虧損更加嚴重。

       

      據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6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4.0%,同比上升4.5個百分點,原因是消費者購買力不足。

       

      調研數據也印證了這一情況:今年一季度車企降價對4S店的價格、銷量、年度利潤都帶來了沖擊。



      車企的日子不好過,4S店就更難。


      今年上半年威馬汽車、愛馳汽車等7新勢力陷入破產倒閉泥潭,包括員工、車主、經銷商和投資人都在蒙受損失,其中經銷商前期投入大量資金而血本無歸,受傷最重。


      而留在牌桌上的新能源車企分化明顯,比亞迪、埃安、理想、零跑等銷量高歌猛進,哪吒、問界等銷量卻在下滑。

       

      站在經銷商角度來看,車企淘汰賽帶來的結果,一是有更多的4S店隨之出局,二是有限的資源越來越集中,頭部車企牢牢掌握著4S店命運的話語權。



      文中數據參考:

      《2022汽車經銷商對生產廠家滿意度調研暨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研報告》

      《新能源大爆發背后,66%的4S店都在虧錢?》


      作者丨老白

      來源|AC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