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針撥到2023年年中,汽車后市場仿佛站上了拐點。在這個全面放開以及提振消費信心的回暖之年,汽車后市場的復蘇卻不及預期,整個行業陷于集體焦慮。
有人說,這就是汽車后市場的“中年焦慮”:向上找增長越來越難,向下卷服務價格又卷不動。焦慮背后,有人彷徨,有人離場,有人尋找差異化競爭,也有人加磅……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仍然是汽車后上半年的特征。而兩極分化的趨勢在主機廠4S體系乃至整個汽車產業鏈條上都是主旋律。由果推因,究竟是什么,讓汽車后變成了如今的現狀?下半年,又能否“回血”,打個翻身仗呢?
AC汽車總結了十個觀察,供大家參考。
消費剛需化特征更明顯
車主掌握主動權
汽車要保養,這無異于一句“正確的廢話”。但對于修理廠來說,汽車定期保養的消費剛需是門店得以生存的底層邏輯?;诒pB業務的黏性,門店得以轉化其他毛利更高的服務。
如今,這一“生存鐵律”有了新挑戰。
一是近3年,基礎保養間隔月份逐年延長,年保養頻次已下滑至1.5次;
二是車主消費觀念更趨理性和實用性。F6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鈑噴、美容、精品等彈性消費業務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車主消費“剛需化”特征愈加明顯,而且車主也越來越懂車。年輕一代的車主更擅于利用抖音等互聯網工具消除信息鴻溝,在車輛維保領域掌握越來越多主動權。
對于修理廠而言,車主端出現新變化,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就看你怎么應對新的變化。
復蘇不及預期
汽車后市場陷入集體焦慮
還有比2023年更安靜的618嗎?
作為疫情封控結束之后第一個大促,今年618的表現,也被看成是疫情之后“消費復蘇”的晴雨表。但從結果來看,雖然各大電商平臺宣傳的雷聲很大,但是雨點落在消費端“靜悄悄”。
汽車后市場的主流聲音也認為,2023年上半年,相比2022年同期,消費復蘇幅度不及預期。
有數據為證:2023年上半年,修理廠累計產值同比雖增長13%,但對比2021年同期來看,僅增長了5%;累計臺次同比2022年增長9%,但還未恢復至2021年同期水平。
AC汽車的調研顯示:70%的修理廠認為,今年的生意要比去年更難。
若車主的“低欲望”和“理性消費”持續,汽車后的消費復蘇何時才能恢復呢?在如此不確定的宏觀環境下,修理廠又該如何抓住確定性?
抖音“三件套”爆火
線上營銷席卷后市場
2023年,修理廠要去哪里找增量呢?
以“燒機油治理、積碳清洗、底盤膠套更換”為代表的抖音“三件套”,已然成為修理廠引流的標配。
隨著大批修理廠涌入抖音,以及大連鎖加磅投入抖音,造就了汽后抖音亂象:同質化視頻內容較多,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嚴重,修理廠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但經過包裝美化后,車主選擇困難癥又要“加重”了。
線上營銷競爭加劇,平臺流量被稀釋不可避免,畢竟用戶的注意力有限。浙江慈溪一位老板告訴AC汽車,去年通過運營抖音,每月可以貢獻10萬左右產值。但今年抖音貢獻值下滑非常大,幾近腰斬。
此外,抖音本地生活權重加大,抖音團購和云連鎖模式推出,提高了單店瓜分抖音流量的門檻。越往后,抖音流量只會越貴。抖音這棵“救命稻草”,還能為修理廠續命多久呢?
價格戰逐漸偃旗息鼓
降本增利成主流選擇
上半年,99元低價小保養已成歷史。AC汽車統計了15家汽服連鎖小保養的價格,均價在199元。
有意思的是,小保養不卷價格,卻在機油品質和服務上卷出新高度。全合成機油是最低標準,免費車輛檢測、添加玻璃水、洗車等增值服務是標配。不過,小保養的價格仍處在低位,利潤空有限,為門店留下的操作空間變窄。
接下來,門店比拼的將是誰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也就是最大限度去降本增效。
上半年,多開小店、大店裁員現象普遍,汽服店“縮衣節食”求生存。下半年,降本增效仍將成為常態?;蛘哒f行業內卷的盡頭,是靠降本增效去卷同行。
如何在有利潤的情況下建立競爭優勢,是汽后玩家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兩極分化越發明顯
有企業滋潤,有企業掙扎
“兩級分化、中間塌陷”是AC汽車在年初預測的趨勢。而今,謎底正在漸漸浮出水面。兩級分化之勢主要體現在兩類門店:
一類是在三四五線城市,區域龍頭的優勢加強,在行業下行背景下,他們反而活得滋潤。
如盤錦路路通,占據了當地約20%的市場份額,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生態圈;山東莘縣的貴銀汽修連鎖采用員工合伙制,4年員工流失率為0,靠人才優勢也鞏固了競爭地位。
另一類是在中心城市,比如西安、鄭州、成都、廣州等,當地連鎖化程度高,連鎖之間的競爭,以及4S店與后市場之間的鏖戰,再疊加新能源的沖擊,導致當地的直營連鎖承受的壓力要高于往年。
據了解,西安某區域連鎖為了降低成本,裁員比例接近40%。
當然,在中心城市,沒有特色的綜修廠會活得也相對“掙扎”。
主機4S加大鎖客力度
事故車資源爭奪激烈,加速行業洗牌
自2019年中國車市進入寒冬,主機廠4S店在售后鎖客上不遺余力,尤其在利潤貢獻占比更高的售后業務上加大投入。這也造成了車齡3年以內的低齡車加速回流4S店。
再到今年,受到新能源沖擊,4S店新車銷量下滑,導致保費規模收縮;再疊加車險“二次綜改”政策影響,4S店賣同樣規模的新車、續保同樣單數的客戶,保費規模要進一步下探;而且車主為降低保費,出現輕微事故時輕易不出險,導致事故車資源同步減少。
這就倒逼4S店開始加大對保險送修資源的重視。4S為了完成保費換送修的任務額,也會在車主端強推“買保險送保養”等活動,將原有的保費返現做成售后禮包,盡可能多地與車主捆綁。
4S與綜修廠在事故車資源上的爭奪,也在推動行業加速洗牌。
4S加速洗牌
3萬經銷商站在“生死關口”
6月30日,龐大集團退市,引發了行業對傳統經銷商生存現狀的關注。
其實上半年,傳統經銷商活得都不容易,僅兩成經銷商完成主機廠攤派的銷量指標。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已有5家老牌4S集團黯然退場。再把時間往回倒,汽車經銷商的“苦日子”似乎早就開始了。
2020年-2022年,退網4S店分別為2362家、1400家和1757家。弱勢自主品牌和二線合資品牌的網絡成為閉店主體。但是另一面,2022年又有3738家4S店新增,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渠道貢獻了較大新增份額。
渠道一增一減背后,是燃油車被電動車替代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也是以燃油車為主體建立的整個價值網絡被沖擊、被顛覆。正如行業人士所言:“當一個人、一個家庭開始擁多臺車或置換車時,車于人的屬性已經改變,但是4S店的服務理念沒有變。時代拋棄了4S店?!?/span>
或者說,中國車主到底需要多少家4S店?
新能源繼續狂飆
售后授權“圍城效應”凸顯
新造車企業的售后授權機會,一直被看作是獨立售后企業的第一波紅利,且越來越難以吃到。但第一波“進入圍城”的企業,卻給出了不一樣的反饋。
一是風險大,因為新能源車企自身發展不夠穩定,若遇到經營困難、產品力不足等問題,授權企業的投資多半打水漂。
二是新能源廠家要求高、限制多,部分車企存在結賬不及時、甚至要求回款要按一定比例購買配件,對門店的現金流帶來很大壓力。
三是新能源車企渠道政策不穩定,在一個區域內通常會授權多家,甚至開出直營,競爭更加殘酷。
就目前來看,在新能源業務上布局過于冒進,造成巨額虧損的售后企業不在少數。
“你能虧多久?愿意虧多久?然后再看拿哪個品牌授權比較好?!币晃荒昧硕嗉倚履茉词跈嗟耐顿Y人,對想進“圍城”的人說道。
美容改裝興起
差異化成90后經營者主旋律
2020年-2021年,我國汽車貼膜市場規模為878億和952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0.7%和8.5%。不出意外,2023年的貼膜市場會超過千億。美容改裝市場的火爆,與汽車消費市場出現的變化不無關聯。
當下,整個汽車消費市場呈現年輕化趨勢,90后、95后車主興起帶來了不同的消費理念和個性化需求;其次是女性車主比例逐漸增多,提高了非剛需業務量;再疊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飆升,為洗美裝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
年輕用戶群體的壯大,個性化需求飆升,也為90后經營者差異化競爭指明了方向——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經營者,借助抖音等營銷工具,在美容改裝賽道開辟了新的增長點,如內飾座椅翻新、發動機精修、老改新、標改豪等,也給行業帶來新氣象。
從整車、零配件到售后
中國汽車全價值鏈出海邁入新進程
2022年我國整車出口量首次突破300萬,已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表現強勁,出口量在2022年達到62.9萬輛,同比增速超過100%,品牌高端化趨勢明顯。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未來,隨著國內汽車價值鏈的成熟和完善,在海外資源的加持下,中國汽車海外生態價值鏈將不斷被建構起來。
整車出口之外,零部件出口也成為不少汽配玩家關注的新焦點。成立于2019年9月的揚騰創新就是出海的典型代表。依托亞馬遜和eBay,揚騰創新成為主攻歐美市場的“汽配出海新貴”。
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售后服務出海將是中國汽車全生態出海的關鍵一環。誰能優先吃到這份紅利呢?
寫在最后
上半年,在“不買房不買車捂緊口袋”的消費氛圍中,用戶的消費理念難免不受影響。而消費者的信心恢復又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也導致很多汽后行業人士對下半年生意的預期,消極態度居多。
然而,汽車后市場是一個長坡厚雪的賽道,雖然坡道很長,但未來可期,需要每一位經營者堅持長期主義才能穿越周期。2023年,至少有一個數據可期——車主的行駛里程同比去年一定是增長的。只要汽車流動,汽后生意總歸有轉機。
在用戶信心恢復階段,悲觀以及訴苦衷已經毫無意義,所謂“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當行業走到新拐點,希望大家不要做太多內耗的事情;“向陽花木易為春”,相信經過市場和消費者驗證的企業,終將走的最遠。
作者丨流意
來源|AC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