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作者跑的城市、參加的會議可能比過去十幾年加起來都多。這段時間幾乎可以說是本人從業十幾年來最艱難的日子,且不說虧損程度,盈利是絕不能奢望的。
最近業內熱議的無非就是“找出路”。在筆者看來,所謂“出路”,顧名思義,首先要“走出去”——去大城市,觀摩優秀的門店,參加優質的行業會議,與業內大咖交流學習,拓展新思路,了解之前沒接觸過的。
在這個“走出去”過程中,我看到了大家高漲的情緒,聽到了大家絞盡腦汁想到的方法和對現狀的改善措施:
國家級協會正在傳導和爭取正向政策;
行業媒體正在對接上下游的資源;
商學院正在教給大家如何面對當前困境、組織游學、傳授新方法;
優秀的門店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
……
我想,這段經歷或許會影響我很久,我感恩所有的相遇,對愿意分享和交流的同行,我亦心懷感激。
回到老本行的思考
種種經歷也引發了我進一步思考:為什么優秀的門店會越來越優秀?為什么有些門店卻只能在轉讓和關門之間打轉?答案有很多,套用一句老話,大概就是:優秀者找方法,失敗者找借口。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我實在算不上成功。
產業縮水,資金流失……我無數次為我的失敗找借口,也無數次琢磨如何逃離汽修這片“泥沼”。
于是,當我看到有人改行后一帆風順,甚至換房換車時,也曾嘗試跨行投資,幻想著換個行業一夜暴富。
奈何,隔行如隔山,就像從前很多人跟我說的“人永遠掙不到認知之外的錢”。事實證明,在未知領域我失敗的概率更高。
到最后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不夠聰明,情商也不夠高,更沒有所謂的背景或是人脈,連學歷也不那么拿得出手。因此對我來說,一夜暴富的概率,就像買彩票中獎一樣,幾乎就是奢望。
認清現實后,我便刪掉了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回歸老本行,繼續在熟知的領域深耕,尋找生存之道。
一周前,我做了大量功課,熬了三個深夜,整理、歸納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改善措施,試圖用現下流行的網絡直播與同行們交流溝通。懷著這樣的初衷,我通過網絡和經銷商朋友約到了幾十家修理廠。然而臨到開播,多數人卻沒有如約前來,彼時我心中五味雜陳。
此前溝通時已明確說明,沒有任何費用,更沒有“賣貨”之類的營銷,甚至也不要任何禮物……不知道是不是給出的條件太過“優厚”,反倒讓人覺得沒有太多可學習的的價值。
也許比起免費的午餐,大家更信奉“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道理。
洗牌下的門店眾生
最近,很多人在討論行業大洗牌。
如今汽服門店兩極分化趨勢明顯,優秀的老板在不斷地嘗試改變現狀,大量投入在游學,了解先進模式試點上積極程度讓我自慚形穢;另一些門店的老板呢?坐以待斃?我行我素?只看眼前?
筆者不才,從自身角度出發,試著總結幾條門店特點,這些想法或許明天就會被優化、淘汰。邀各位同行勉強一看,懇請給予或認同、或批駁的看法。
謹以此為我所熱愛的、養家糊口的行業傳遞微弱的正能量,助力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一、不愛學習
1、自身基本功不扎實,缺乏運營能力,卻總認為那些都是“無用之功”,認為只要技術好,其他的都不成問題。
看過我文章的讀者們一定知道,筆者是非常擁護行業技術派的,并且也一直呼吁大家,不要讓我們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耗費時間精力、金錢所學的技術,變得不如普通苦力有價值。
誠然,技術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核心競爭力,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可以僅憑技術把企業經營好,就能在這個大部分人都感到困難的時期安然無恙。
下文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有個小兄弟在某大眾4S店做機修,他酷愛鉆研,他把很多修理廠發家的ea888都研究透了,沒到閉著眼把發動機大修的程度,但也算爐火純青了。
2018年他從4S店離職,拿出幾年積蓄,加上朋友們的支持,在本地開了一家三間門頭的大眾奧迪專修門店。
剛開始,憑著4S店老客戶和精湛的技術,生意忙到排隊,他經常帶著學徒加班到凌晨。
店內人員流動非常大,每隔兩個月就需要重新招人。剛開始,我們一致認為是把人給累跑的。
直到一年多后,他的一個中工給我打電話要過來跟著我干,說他的店關門了,他又回到原來的公司繼續當修理工了。從這位中工口中我們才得知,他換人如此頻繁的原因不僅是身體的疲憊,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脾氣特別糟糕。
無論員工還是客戶,他只要上來脾氣都要嗆上幾句。于是員工不愿意繼續跟他干,客戶也逐漸流失。最后,因為和一個脾氣同樣不好的客戶發生了肢體沖突,導致了公司的破產。
在我看來,他的失敗主要在于缺乏運營能力。自己不善于做服務,大可以招一個專業的服務人員去做。技術好,專注于修車不就行了?
當然了,這只是其中一方面,客戶運營也不僅是脾氣好就能做好的。
2、自身缺乏經營思路,也不愿意聽取他人建議,更不愿學習他人的經營方法,甚至不接受新的經營理念,仍然按照過時的理念去經營。
換言之,別人都5g了上網,您還停留在2g去沖浪;別人都磁懸浮了,您還在趕驢車……如何市場角逐中生存下去?
二、“學習能力”太強
此處“學習能力”是加引號的——今天別人“9.9元洗車”,他學;明天別人99元全合成保養,他學;后天別人“賣小卡”,他還學。殊不知,就像別人9.9元洗車是為了引流,且轉化能力強,于是成功了;但他只學到了9.9元洗車,沒學到轉化,結果只能是虧欠。
于是,學到的活動層出不窮,到最后都是自己買單。
三、惡意競爭
被一些無良供貨商洗腦,相信“寧愿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的論調,覺得這樣自己就會“剩者為王”——卻從未想過這樣一來,會對自家生意產生什么影響。
如今大部分沒利潤的項目都是被這些“行業攪x棍”做臭的。他們的理念就是:市場不是我一個人的,我不好你們也別想好。
四、過度自卑
我們這個行業的平均學歷都不算高,曾經看到一個段子:
“xx老板,您生意做那么好,做了多少年了?”
“十五年了”
“您今年貴庚?”
“今年28歲”
“看來生意做的好的都不大受學校待見”
雖然這只是一個段子,但也是我們這個行業的真實寫照。
曾經看到一個小網站的統計:汽修廠老板的平均學歷不超過高一。統計的可信性我們無從判斷,但我所認識的汽修廠老板里,本科生就2個……這種現狀會讓一些老板發自內心地自卑,導致他們不愿意過多展現自己的能力,致使錯失很多良機和風口。
五、對自身優勢的迷茫
每一個做得好的企業,都會極力發展其核心競爭力。如果錯立了核心競爭力,那就失去了未來,會被后浪拍在沙灘上。
寫在最后
2023年,很多行業都是洗牌年。而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成王敗寇更是歷史驗證出來的現實。我們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修理廠”,每一家被淘汰的門店也是因果導致。
一個人的成功未必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但每一個失敗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身原因在。
希望每一個真心愛這個行業的前輩和后來者們,都能成為那個“剩者為王”的剩者!是剩者,也是勝者,最終能成為“圣者”。
作者丨桐曉生
來源|AC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