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vbjht">

<address id="vbjht"><form id="vbjht"><th id="vbjht"></th></form></address>
    <address id="vbjht"><form id="vbjht"><th id="vbjht"></th></form></address>

    <noframes id="vbjht"><span id="vbjht"><th id="vbjht"></th></span>
      <noframes id="vbjht">
      <noframes id="vbjht"><span id="vbjht"></span>

      康眾新聞 行業動態

      比亞迪、長城等12家車企收緊售后主權,40萬修理廠的挑戰在后面

      時間:2023-08-28   訪問量:39


      日前,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成為全球首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


      狂飆的銷量,確實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力。而隱藏在500萬銷量背后,被傳統4S店稱之為“利潤奶?!钡氖酆?,卻鮮被提及。


      要知道,新能源車企的售后鎖客能力要比燃油車“強悍”太多。新能源車企基于“三電終身質?!闭呋炬i死了車主的售后選擇權。


      據AC汽車不完全統計,推出“三電終身質?!钡钠髽I多達12家,包括比亞迪、廣汽埃安、奇瑞新能源、長安深藍、蔚來、小鵬、極氪、長城新能源、零跑、阿維塔、東風風神旗下混動車、紅旗新能源。


      640.png


      但是,目前“三電終身質?!钡年P注度不高也是事實,原因不難分析。


      一方面,新能源保有量剛剛突破1620萬臺,分攤到每家新能源車企頭上,體量有限;而新能源汽車的售后需求爆發還需要2-3年時間。另一方面,新能源車企為“三電終身質?!痹O置了苛刻的前置條件,引起了極大爭議,甚至讓消費者產生了“套路”的印象。


      然而,轉折點出現了。


      比亞迪用500萬銷量砸出的浪花,會讓整個行業重新認識“三電終身質?!钡膬r值。


      一個不變的邏輯是,車企鎖住得客戶,才有更多的機會,售后顯然是比賣車更賺錢的生意。



      12家車企跟進,售后潛力很大



      從政策層面看,國家規定新能源車三電質保最少是八年十二萬公里,如今12家車企升級三電質保周期至終身(首任車主),意圖很明顯。


      一方面,“三電”系統占據整車超50%成本,也是新能源車“維修刺客”出現的根源所在。去年有媒體報道,一位新能源車車主發生事故,車價25萬,維修費卻高達54萬,引起行業高度關注。車企為打消消費者購車顧慮,降低消費決策成本,推出“終身質?!闭吆苡斜匾?。


      另一方面,車企對“三電終身質?!狈赵O定了苛刻條款,例如不能是二手車車主、不能開滴滴、不能逾期做保養、不能換非原廠備件、事故維修要在官方進行等,違反以上任何一條,都將不能享受“三電終身保修”服務。


      640.jpg


      前段時間,因車主未到比亞迪4S店換輪胎就取消三電終身質保引發熱議,盡管比亞迪官方回復系曲解,但仍未能打消車主疑惑,


      640-1.png


      “比亞迪官方還是沒有說清楚,輪胎等與三電系統究竟有沒有技術因果關系呢?”有車主說道。


      站在車企角度,為“三電終身質?!痹O置“霸道”條款,有成本和風險管控方面的考慮,更重要的原因還是鎖住車主的保養和維修,由此帶來的售后潛力更大。


      有媒體以比亞迪漢 DM-I 6 年15 萬公里的正常保養費用來推算,一車次年平均保養費用在 2000 元,而比亞迪今年預計年銷量在 200 萬輛左右,一年就是 40 億元的后市場規模。當然,若再疊加事故車、輪胎等業務,售后產值規模更具想象力。


      該媒體表示,車主的到店率提高了,維修保養業務也自然跟著水漲船高?就算拋開車主因信息不確定而到店的情況之外,僅因為三電系統維修拆裝而帶來的其他項目維修,也能給比亞迪極其4S體系產生一筆非??捎^的盈利。



      車企收緊售后主權,修理廠的挑戰在后面



      基于“三電終身質?!毖由斓氖酆髽I務,無疑是比賣車更賺錢的生意。


      12家自主車企跟進“三電終身質?!闭?,一方面把車主牢牢捆綁在車企與經銷商一起編織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內;同時也將一直流失在外的售后市場主權逐步收回,并且緊緊地攥在自己手中。


      羅蘭貝格在報告中指出,在新能源售后結構中,大約70%的需求回流到廠家授權渠道。由于更長質保期以及用戶對官方渠道的信賴, 未來新能源三電售后服務將以廠家授權渠道為主、 獨立第三方渠道為輔。


      其次,新能源市場進入“刺刀見紅”大洗牌階段,價格戰愈演愈烈,以價換量搶市場,再從售后維保上攫取利潤,這是燃油車企最“成熟”的打法,如今也會在新能源行業上演。


      以比亞迪為例,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單車利潤達到0.74萬元,而去年四季度單車利潤為1.07萬元。如此大的下滑,業內猜測今年與補貼退坡有一定關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比亞迪今年對旗下幾款熱門車型,如秦、漢、宋系列以及海豹的終端售價進行了變相降價。


      AC汽車從一位4S投資人處獲悉,比亞迪單車平均毛利超過8000元就很不錯了,有些店毛利更低。如比亞迪秦系列很暢銷,但每臺返利只有3000元,加上裝潢等增值業務,一臺車也只有約5000元的毛利。


      該投資人測算,一家較大規模的比亞迪4S店年銷量預計3000臺,今年能有500萬盈利就不錯了。


      一旦賣車不賺錢,經銷商必承壓,車企從售后利潤中“找補”經銷商,也是新能源車企后期要走的路。


      今年6月,比亞迪基礎保養套餐漲價,最高漲幅50%。此舉被業內解讀為比亞迪正在“彌補”經銷商的損失,雖然引發了車主的不滿,但是“三電終身質?!奔映?,車主也不敢輕易離開4S店。


      進入8月,已有16家車企加入價格戰,說明新能源車同質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未來和燃油車類似,要從售后服務上決勝負。售后業務的重要性,已經在比亞迪等一些大企業近期的人事調整中得到驗證。


      隨著更多車企推出“三電終身質?!?,更多“500萬銷量”車企出現,“三電終身質?!碑a生的威力必將顯現。


      因為在新能源市場,消費者更偏向官方授權渠道提供售后維保服務。這對40萬家修理廠而言,將是巨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500萬輛背后,比亞迪還有比賣車更賺錢的生意》,每日汽車電訊


      作者丨流意

      來源|AC汽車